陽光訊(記者 楊小娟)11月5日至8日,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學市級“名校+”共同體五年級的學生開啟了“鑒古知今·家國永安”跨學科主題式實踐課程。4天時間,12個博物館,30場次,孩子們化身為課程的設計者、策劃者、實踐者。出行前,孩子們踩點前往博物館是課程的設計者;如何去,坐幾路轉幾號地鐵,是路程的勘測者;地鐵站里孩子們化身成管理員,提醒同伴拿好公交卡,有序過閘機;到了博物館,孩子們又化身成小小講解員、小老師,為游客、同伴講解有趣有料的文物;組織小組人員高效有序學習,又成了監(jiān)測者。在真實的場域里,孩子們變換不同的角色,成功地完成了此次跨學科主題式實踐課程。
課程的產生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對于國外博物館里回歸的文物,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迫切地想走進各大博物館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習作中有《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想象二十年后家鄉(xiāng)的新變化,有不少學生對二十年前,乃至更早的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怎么去呢?在數學課中,孩子們找到了《設計秋游方案》這一課,有孩子就提出,可否將秋游方案的設計與去博物館的探索課程相融合。怎么才能有效地去博物館學習呢?孩子們又發(fā)現道德與法治課中有《傾聽溝通合作》這一課,能夠解決他們小組合作遇到的各種困難。孩子們通過前期搜集資料,發(fā)現博物館里有很多文物與人物肖像有直接關系,于是又將美術《肖像藝術》這一課相融合。特此形成“鑒古知今,家國永安”這一跨學科主題式實踐課程。
本次課程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本為依托,聯系生活實際,整合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美術等相關內容,孩子們在對課本內容產生好奇心的基礎上激發(fā)求知欲,圍繞參觀博物館的館藏資源及當地的地域文化,由孩子們設計課程內容,以小組的形式在各大博物館進行參觀體驗,感受十三朝古都的輝煌歷史,鑒古知今,激發(fā)愛國熱情。
課程實施初期,年級組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學段目標、學習目標、學生興趣與需求,對此次實踐課程思路進行研討,多角度思考,為孩子們的課程設計提供指導,為課程落地提供幫助。去哪里學生提,學生的課程學生做主。于是,孩子們通過前期資料搜尋,整合出西安市各個區(qū)共計60個博物館,然后通過查閱交通工具、計算出行時間,篩選出交通方便、半天時間可返回的博物館29個,最后通過班級自主選擇,確定參觀學習的博物館12個。
為了保證課程安全有效地推進,外出前孩子們進行了小組分工,有組長、安全員、衛(wèi)生員、紀律員等。在不同的分工中,孩子們相互合作,確保課程順利完成。除此之外,老師在出行前也對孩子們進行了安全教育,教會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面對各種不確定也能夠做到沉著冷靜。
去了干什么,怎樣才能學得更高效,孩子們提出先去踩點,針對踩點的內容制作學習單。什么時候去,就需要提前預約。于是,孩子們又找到老師尋求幫助,在手機上進行了各大博物館的預約。為了確保孩子安全,老師陪同孩子們一起前往博物館踩點,帶著從各大博物館學習到的信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學習單。
在課程實施中,孩子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深入到各個博物館,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班級小領袖又化身成講解員,給同學們講解各個博物館自己熟知的相關知識,外出回來后又帶著小組成員進行課程復盤,最終在班級中進行成果展示。
此次跨學科主題式課程以三種方式進行閉環(huán)展示,第一項,給低年級的同學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第二項,學生就感興趣的文物在美術課上進行復刻。第三項,征文《我若提筆寫長安》。
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學市級”名校+“共同體五年級跨學科主題式實踐課程,孩子們選擇了十多個博物館,自由組合、自主設計學習單,在老師的陪同下踩點,又帶領團隊伙伴深度學習,他們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雙重角色,能力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