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經(jīng)歷了漫長的6年小學生涯,我升入初中。中學是四十三中,與東三路小學一墻之隔,兩校的不同在于小學大門開在東三路,中學大門卻在東四路,操場巷對面有一對被壘進圍墻的原四十三中的大門垛子和永遠鎖著的兩扇小鐵門。
據(jù)《新城區(qū)地名志》載:西安市第四十三中學,位于東四路40號。成立于1957年,成立時因校門位于東三路而命名為東三路中學。1958年以市屬中學排序更名為西安市第四十三中學,沿用至今。學校占地面積15180平方米,建筑面積14372平方米,操場面積5574平方米?,F(xiàn)有教工67人,學生944名。為省級標準化高中。
往前追溯,該處在民國時期是馮玉祥軍營所在。1929年,關中年饉,莊稼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慘不忍睹。朱慶瀾(子橋)臨危受命,來陜賑災,并創(chuàng)建西安災童教養(yǎng)院,得到張子宜、馮玉祥等人支持,馮玉祥捐出300間軍營作為院舍,在崇忠路東段建成西安災童教養(yǎng)院。即后來的東三路小學和東三路中學。
當年災童教養(yǎng)院大門,后來取了上面造型成了“三小”大門 陶滸繪圖
東三路中學的校門曾經(jīng)在東三路、東四路兩條路上來回變換,老三屆的哥哥姐姐說,是由于解放路一帶的學習環(huán)境差、學生太搗蛋,以及“文革”等原因造成的?!端氖?0周年校慶大事記略》上載:
1957 本校創(chuàng)建于1957年,最初校名為“西安市東三路中學”。9月1 日學校正式成立。
1958 學校由西安市下放到新城區(qū)教育局。校門由東三路遷到東四路,校名改為西安市四十三中學。
1966 文化大革命開始,校門由東四路遷回東三路。
1970 校門又遷到東四路。
最后這次校門遷移到東四路后,再未變動。學校徹底封堵了東三路校門,只留下兩扇類似住家大院的大鐵皮包裹著的木門,還加高了圍墻,并在校園東南角用土坯建了一所廁所。兩次更換校門難道真是沖著解放路、東三路人彪悍、難纏?其實,不盡然也!經(jīng)過分析,除了老三屆所說的原因外,還有特殊時期派系斗爭等原因。
1973年,四十三中又歸屬市教育局管理領導。
我入校時,主教學樓前后都有彼時留下的磚和土坯砌筑的兩坡瓦房。教學樓北有兩排東西向擺列的教室、辦公室及教師宿舍,教學樓南側為南北向,班主任萬振乾老師的辦公室兼宿舍,就在東三路大門里邊西側那排房子中間。
萬老師,名振乾,中年,瘦高個,少白頭,近一米八的個頭,神采頗似著名演員孫道臨。據(jù)其兒子萬年、兒媳賈淑芬介紹:“父親1930年8月20日出生于西安黃雁村,小學及中學就讀于西安。1949年10月前考入西北軍政大學。畢業(yè)后在大連海軍學校任教師,1960年返回西安,分配到西安市四十三中學任語文教師。后來,國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被評定為高級教師職稱。享受離休待遇工資級別及醫(yī)療是按縣團級別對待?!?/p>
萬振乾(1930年8月20日-2012年8月14日)
萬老師既是我們的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學養(yǎng)深厚,溫文爾雅,風度翩翩,以教古詩文見長,口風頗佳。萬老師為人師表,待人謙和,對待學生學習一絲不茍,從不懈怠。平時無論班長、學習委員、課代表等,他除了囑咐大家各司其職,還對全班學生施予父親般的慈愛,但不論誰,只要學習退步抑或課堂上犯了錯誤,他絕對不會寬容,批評(有時候動手)凌厲,絲毫不留情面。
我眼前的萬老師時而讓我困惑,如:月中摸底考試,全班平均成績較高時,他高興地眉飛色舞,走起路來輕松帶風,還愛反操著手大步流星,看那陣勢就差跳起來再哼首歌了。但要是誰前一天作業(yè)沒做完,或上課說話,被其他課老師告狀等,他立刻橫眉以對,嚴厲之極,令人不寒而栗!
魏雅萍回憶道,萬老師之前是抽煙的,每天在黑板前與粉筆打交道,粉塵漂進呼吸道患了慢性咽炎,經(jīng)常咳嗽,到了冬季痛苦不堪,為此他決定戒煙。前期戒煙,口袋里卻不能沒有煙,因為突然戒煙身體一下子難以適應,實在憋不住就抽一根,這樣反復戒煙效果很不理想。為此,萬老師加大了力度。首先,身上不帶煙,批改作業(yè)或備課時,將左手(經(jīng)常從煙盒里取煙)壓在屁股下,其次是課余時間將雙手操在袖筒里,有時前邊,有時后邊。把手操在后邊不利于雙手不自主地掏口袋,于是反操手成為同學們司空見慣的動作。
在他矢志不渝的努力下,煙徹底戒掉。我們眼中萬老師的臉色愈發(fā)紅潤了。
前排左一為青年時期萬振乾
淑芬姐說,父親曾多次給她講,他當年去哈爾濱的往事,他對哈爾濱中央大街有一種特殊的愛,對這條路上的歐式及仿歐式建筑、古典路燈、草坪綠地及最具特色的由方石鋪成的整條街道贊不絕口。“我有幸出差哈爾濱,專程去體驗了一下。”淑芬姐的話里,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崇拜,也打消了我前邊的疑惑,更展現(xiàn)了萬老師的人格魅力。
王瑞霄還依稀記得,萬老師喜歡前蘇聯(lián)電影,國產(chǎn)電影尤愛《劉三姐》和《五朵金花》,所以,他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波瀾壯闊。
萬老師是一位極其認真,又非常嚴苛的老師,他教語文,注重學生寫作練習和朗讀,布置作文總比別班要多,因此,早自習總能從初一一班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同學們誰的作文寫得好,他親自讀給我們,全班共同分享。受此感染,我特別喜歡寫作文,也常常受到他的表揚。
萬老師在讀書
每當萬老師教古詩文時,同學們最愛聽浸透他深刻理解后的解析,和他古韻盎然地誦讀。比如《賣炭翁》《岳陽樓記》《木蘭辭》等,他從初一就開始就讓我們背唐詩,反復強調(diào)“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還讓學習委員將課本以外的唐詩寫在黑板上,讓大家抄下來,讓各小組長一一檢查。這樣一來,拿著雞毛當令箭的組長們忙開了!如果有同學背不過,就引導、提示、亮底,使對方加深印象,達到學習目的。
萬老師在課堂上常常抽查,偶爾有課文沒背過的,他便不厭其煩地說:“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不要托到明天;明天復明天,明天何其多?!庇龃饲榫?,我就誠惶誠恐,就怕辜負了老師的信任和重托。
聽萬老師講《岳陽樓記》特過癮:“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聽著萬老師陰陽頓挫、富有磁性的朗誦,同學們已入了迷,萬老師停下來說:“這里浩浩湯湯的湯不讀tang,要讀shang(音:商)形容水流大而急?!彼@么一說,大家便搖頭晃腦地“浩浩湯湯”一番,立馬有了古文意境。
在講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時,“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他又特別強調(diào)“夕陽斜的斜不讀xie,應讀做xia(音:霞),只有讀xia,才能體現(xiàn)古詩里的文化意象?!彼裕康焦旁娀蚬盼恼n時,早自習就成了同學們的詩詞大會,別有一番韻味。萬老師講古文《賣炭翁》《賣油翁》等,均堪稱經(jīng)典!
我或許就得益于這個階段的死記硬背,從離開學校后就熱衷于打油,貫穿始終,也算一個愛好。2007年,四十三中50周年大慶,同學們和萬老師聯(lián)歡,想起萬老師對我的影響,我說:“老師,您當年讓我們熟記唐詩、背誦古文,使我一直對詩詞歌賦等興趣濃厚?!薄澳蔷秃?!”他環(huán)視著他的學生們,露出欣慰的微笑。(本文共四篇,將陸續(xù)刊出)
四十三中新的綜合實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