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東省菏澤市中考語文模擬卷
一、古詩文(30分)
(一)經典詩文積累。(12分)
1、請默寫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依據課文填空。
①人生自古誰無死,。
②十五從軍征,。
③,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④,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3. 根據提示默寫。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兩句詩比喻新穎傳神,成為千古傳誦的詠雪名句。
②《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tǒng)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滅亡的詩句是:,。
(二)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問題。(4分)
4.閱讀《己亥雜詩(其五)》,完成下面小題。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寫到了的自然之景,抒發(fā)了之情。
(2)孟浩然《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與本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都寫到了落花。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落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三)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5.文言文閱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
﹣﹣《穿井得一人》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p>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憂天》
(1)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寧靜無以致遠
致:造成、導致
B.年與時馳
弛:疾行,指迅速逝去
C.意暇甚
暇:從容、悠閑
D.因往曉之
曉:告知、開導
(2)對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其一/犬坐于前
C.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D.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下列句中,加點字“之”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A.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B.夫君子之行
C.國人道之
D.久之,目似瞑
(4)下列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A.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B.而頃刻兩斃
C.方欲行,轉視積薪后
D.天,積氣耳
(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②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二、現代文(40分)
6.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2分)
垃圾食品,不碰就好
張?zhí)锟?/p>
①近日,英國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發(fā)表研究報告稱,哈佛、劍橋等學校的聯合研究組在1990~2010年間,對197個國家進行325次飲食調查,比較了這些地方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蔬果、五谷、魚及高纖維食物等被定義為健康食物,而不健康食物指紅肉、含糖飲料、高膽固醇及高鹽食物等。結果發(fā)現,美國、澳大利亞及比利時等發(fā)達國家的人雖然較多進食健康食物,但垃圾食物攝取量卻數一數二。中國人和印度人的飲食質量下滑最嚴重,垃圾食物消耗量直追西方國家。
②從得分上看,中國人的健康食物得分在各國中最低,而且20年來的變化也顯示分數下降最多,從1990年的34.2下降到2010年的29.9。中國人的飲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雖然越來越好,但是離會吃和吃得健康則越來越遠,中國正在朝著胖子之國大步前進。
③根據《柳葉刀》的這份報告,似乎中國人的“食商”最為低下,甚至不知道怎樣避免垃圾食品。然而,報告也指出,喜愛垃圾食品并非中國人的專利,而是全球人類的一個共性。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避免垃圾食品。
④按照傳統(tǒng)思維,避免垃圾食品的做法就是遠離或拋棄垃圾食品。例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的中國垃圾食品有10大類,油炸類食品、腌制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腸、火腿等)、餅干類食品(不包括低溫烘烤和全麥餅干)、汽水可樂類飲料、方便類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話梅蜜餞果脯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激凌、冰棒、雪糕等)、燒烤類食品。如果想要身體健康和延年益壽,簡單的做法就是不吃,至少要少吃這些垃圾食品。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避開這些垃圾食品,原因不僅在于這些食品的確吸引人,也在于一些人因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不同,必須在外面就餐,做不到吃更健康的食品。不過,真正要做到避免垃圾食品,就需要更新食品消費觀念。
⑤最大的觀念改變是,世界上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按照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瑞士藥物學家帕拉薩爾蘇斯的說法,只有劑量能決定一種物質是否有毒。對食物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數量才能決定一種食物是否為垃圾食物。紅肉、含糖飲料、高膽固醇及高鹽食物等固然可以稱為不健康食物,但只要數量有限,就不會危及人的健康。因此,與其說一些食品為垃圾食品,不如說消費這些食物時沒有對食物進行巧妙搭配。
⑥讓食物巧妙搭配其實就是在進食健康食物,這方面,中國衛(wèi)計委、中國營養(yǎng)學會早就為中國人提供了膳食指南。最新一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修訂電子版)的核心也在于為公眾指明飲食搭配的膳食寶塔原則,也即各類食物的攝食比例。
⑦這個膳食寶塔的第一層(底層)是谷類薯類及雜豆,即主食,每人每天應攝食250~400克(半斤~八兩)。膳食寶塔的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每人每天的蔬菜攝取量應為300~500克(6兩~1斤),水果攝取量應為200~400克(4兩~8兩)。膳食寶塔的第三層是畜禽肉類、魚蝦類和蛋類,每人每天的攝取量分別應為50~75克(1兩~1.5兩)、75~100克(1.5兩~2兩)和25~50克(0.5兩~1兩)。膳食寶塔的第四層是奶類及奶制品、大豆及堅果。奶類及奶制品每人每天應攝取300g(6兩)、大豆及堅果每人每天應攝取30~50克(0.6~1兩)。膳食寶塔的第五層是烹調油和鹽,烹調油每人每天25~30克(0.5~0.6兩),鹽每人每天6克(1啤酒瓶蓋)。
⑧顯然,膳食寶塔的的塔尖是第五層,依次到塔底是第一層,即谷類薯類及雜豆等主食。但是,在生活中,一些人難以做到按這樣的比例來攝取食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國人做不到每天攝入6克鹽,25~30克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發(fā)現,中國居民每天攝入烹調油42克,遠高于推薦量。此外,中國人每天食鹽平均攝入量是12克,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值的2.4倍。
⑨因此,中國人的超重和肥胖并非是垃圾食品造成的,而是膳食不平衡造成的。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膳食平衡,就要牢記: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________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如飲酒應適量;吃新鮮衛(wèi)生的食物。
(選自2016年3月20日《今日文摘》)
(1)作者說“垃圾食品,不碰就好”,從全文看如何理解這“不碰”的含義?
(2)說明文的語言非常嚴謹,請就第③段加點字“似乎”為例進行分析。
(3)根據全文內容,請你把第⑨段缺少的飲食建議再補上兩條。
7.記敘性文章閱讀。(12分)
父愛不矮小
馬迎輝
①第一次發(fā)現自己個子矮,是在她十二歲那年。
②“六一”節(jié)前夕,學校照例要舉辦一場聯歡會。選節(jié)目那天,她哭著回了家。老師把她在幾個女孩子之間換來換去了一陣之后,無奈又失望地搖搖頭。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頭的她站在舞蹈隊伍里顯得極不協(xié)調,伙伴們都已長成亭亭的天鵝,而她依然是一只瘦弱的小鳥。
③她哭著問媽媽,為什么別人都長高了,就她不長。媽媽沒意識到落選的事對女兒的傷害,笑著摸了摸她的頭說:“你要是隨了媽就好了,誰讓你隨了你爸呢?!币慌缘母赣H局促地搓搓手,沒有說話,轉身走了。從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親竟是如此矮小,也是從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親。
④那個不愉快的兒童節(jié)過后不久,她的小學時代結束了。曾經向往的中學生活并沒有想象的愉快。在這所小鎮(zhèn)唯一的中學里,她和父親經常被別人一同提起,因為父親是這所學校的語文老師。有時,她正在操場上和同學快樂地打球,身邊走過的老師或同學會說,她長得真像她父親。這時,快樂會瞬間飛遠。語文課上,她的作文被老師夸獎,同學們的羨慕和贊許會讓她充滿歡喜。下課后,老師夸:“這丫頭好文采,隨你父親。”最后這一句,讓她心里的歡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嬌小的身體委屈著,為什么我要像父親?
⑤忍不住去問母親:“父親那么矮,你為什么要嫁他?”母親生氣地說:“怎么可以這樣說父親!你父親就是個子矮了點,可他是咱鎮(zhèn)上有名的文化人,隨和善良,大伙兒都敬重他。”父親并不惱,笑著說:“我又買肉了,咱多給丫頭吃肉,就能長高?!彼褜W習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識,知道遺傳的作用,對父親的怨還結在心里。
⑥薔薇花開了落,落了開。她亦花一樣地長得清純,小巧的個子更顯得玲瓏嬌小。她考進城里的大學,除卻離家的新鮮,她還有個小小的快樂,耳邊不再有人說她像父親。一日,她被同學從操場上叫回宿舍,是父親來了,他似乎并未察覺她的不快,笑著遞給她兩大包餅干,還有兩本她喜愛的文學書。臨走又回頭說:“丫頭,記著吃餅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著父親矮小的背影怨著:“哪里沒有賣餅干的?不要再給我送了。
”
⑦假期回家。一進門父親就問:“丫頭,餅干吃完了嗎?”說著又抱出兩袋子一樣的餅干。“您就不知道換個牌子呀?干嗎讓我天天吃這個?”母親望望父親說:“丫頭,你爸聽朋友說有種賴氨酸餅干,孩子吃了能長高個。他就跑到城里四處找,這不,好容易才買到,立刻就給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著父親送來的餅干,打著球,似乎真的長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薔薇花滿院飄香的季節(jié),她帶回一個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親在男孩的身邊顯得更加矮小,可父親臉上的歡喜就像陽光下的薔薇花,笑盈盈地開滿了小小的院子。
⑨黃昏,她送男孩出門。男孩很認真地望著她說:“你爸真好。他對我說,我把女兒交給你,以后你們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懶,可以說她嬌氣,但是,你永遠都不許嫌她矮?!?/p>
⑩瞬間,她的淚撲簌簌地掛滿了臉頰?,摤摰臏I光中她回望,繽紛絢爛的薔薇花旁,父親的身影被一抹夕陽拉得修長……
(選自《青春歲月?校園版》)
(1)文中“她”對父親的情感態(tài)度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請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間
情感態(tài)度
小學時
她在心里怨上了父親
中學時期
①
大學時期
她望著父親矮小的背影怪怨
假期回家
②
帶回男友
③
(2)品讀第③段劃線句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批注。
一旁的父親局促地搓搓手,沒有說話,轉身走了。
我的批注:
(3)文中多次寫到了薔薇花,請結合上下文,分別說說第⑥段和最后一段寫薔薇的用意。
①薔薇花開了落,落了開。
②瑩瑩的淚光中她回望,繽紛絢爛的薔薇花旁,父親的身影被一抹夕陽拉得修長……
(4)請簡要分析文章標題“父愛不矮小”的含義和作用。
8.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16分)
那些過時的東西
﹣﹣給兒子的一封信
①我小時候背過兩天《滕王閣序》,也讀了一點《論語》《詩經》《古文觀止》等古代經典,那是因為,當年真的沒啥課外讀物看。直到上高一才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第一次從同學那里聽說威猛樂隊。我們那時候處在一個封閉的時空中。現在呢,家里有了電腦和網絡,有“恐怖海峽”樂隊、綠洲樂隊的CD,書架上也塞滿了兩三千本流行讀物,我們仍然在一個封閉的地方。我很擔心,我怕你太喜歡這些時髦的東西,不喜歡那些過時的東西。
②有一天晚上,我哄你入睡,因為不會講睡前故事,于是就給你背古詩?!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边@些詩句有平仄,抑揚頓挫,不用什么技巧就能讀出一種韻律。你很快睡著了,我躺在你身邊,思緒萬千。不論你以后多討厭文言文,也應該記住,千百年前,有一個老頭兒辭官回家,他說“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還有一個老頭兒,晚上睡不好覺,他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還有一個老頭兒,感嘆春天消逝,寫了兩句詩,“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我們的前輩寫出這些細膩的詩句,塑造了我們的情感,塑造了我們的表達方式。當你凝望月亮、樹木、河流、遠山的時候,應該有幾句詩墊底。往小了說,這叫學一點兒古典文學;往大了說,這是一種文化自豪感和身份認同。
③上高中的時候,我覺得當時老師建議閱讀的《簡?愛》《傲慢與偏見》這些作品,實在不如流行的武俠小說好看。等到上了點歲數,才發(fā)覺19世紀的那些小說其實很有意思。我偏愛這樣一類的故事:一個牛奶廠的女工,或是一個窮苦的石匠,或是一個想治病救人的年輕醫(yī)生,他們的莊嚴理想與平庸的際遇格格不入,得到的只是一種充滿謬誤的生活,在凄涼中湮沒無聞。年輕時讀小說,總想獲得一些人世間的經驗,把里面的人物分成好人和壞人。心智成熟后,我才看到了小說的復雜性,領略小說家知人論世的洞幽燭微。
④假設有一天,你到英國鄉(xiāng)下去喝一頓下午茶,在座的是幾位英國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可能不太愛說話,奧斯汀小姐會顯得和氣一些,但她常常言在此意在彼,不掌握反諷就領會不了她的意思。在這幾位老小姐面前,一定要特別誠實,能夠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時時刻刻都說實話。座中有一位男人婆似的小姐最難對付,她有個男人的名字,叫喬治?艾略特,聰明,又有同情心,偶爾也會出言譏諷,和她聊天,千萬不要輕浮地評價他人或自以為是發(fā)表什么觀點。她會讓你更深刻地思考究竟什么叫作“道德”,這不是被人灌輸進去的是非觀念。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能否堅持做對的事,這是一種極沉重的道德責任。她最有名的那本小說叫《米德爾馬契》,是真正寫給成年人看的。你爹看了五十多本亦舒的小說,才看到《米德爾馬契》,繼而明白一個道理:許多流行的東西是紙幣,而一些過時的東西是黃金。
⑤我還可以給你講一些古老的希臘悲劇。比如:神圣的國王下達的命令違背了神律,為了親情敢于挑戰(zhàn)國王律法的女英雄挺身而出;英雄被處死,英雄的戀人為了追隨她而殉情……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悲劇中,我感覺人們的生活離天神更近一些,他們沒有電視機,夜空就是他們的電視,那里的劇作家望著天空,寫下這樣的故事,演給人們看。兩千多年后,我還能看到不同版本的《安提戈涅》在上演。我也想讓你看一看古希臘的悲劇,這些古老的戲劇往往能喚起一種崇高感。
⑥在你長大的過程中,你會看到很多莊嚴的儀式,看到這些莊嚴儀式中有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不斷放大這種滑稽,你就會把所有崇高的東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么莊嚴,軍人好像也沒啥榮譽感,眼中所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方,崇高感的缺失最為嚴重,你得自己想辦法去獲得這玩意兒,看古希臘的悲劇也許是一個辦法。相信我,崇高感這東西,不容易被喚起,卻會飛快地退去。我們只有保持自己身上那些更嚴肅的天性,心靈才會向往更加美好的東西。讓大腦時不時地分泌出一點崇高感吧,那玩意兒能讓你過得更美。
⑦孩子,將你關注的目光,投向那些過時的東西,也許你還可以獲得更豐富的人生感受,它能讓你在這個日益繁華和浮躁的時代過得更美好。
(原文/苗煒,基于命題需要改寫)
(1)第①段中,作者為什么說現在“我們仍然在一個封閉的地方”?
(2)第②段中,作者希望兒子親近古詩詞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3)讀③④段,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19世紀的那些小說其實很有意思”。
(4)作者認為,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看古希臘悲劇具有怎樣的意義?
三、寫作(50分)
9、人生路上有我們成長的足跡、拼搏的汗水、追夢的艱辛、成功的喜悅……這一路雖有風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陽光普照:父母師友的鼓勵關懷、戰(zhàn)勝挫折的自信勇氣、讀書賞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嚀、一個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頓悟……這一切如陽光一樣灑滿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請以“成長路上灑滿陽光”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600字以上;
②字體工整,卷面整潔,標點規(guī)范;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 案
一.1.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2.①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書寫)
②八十始得歸
③峰巒如聚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注意“麾”“炙”的書寫)
3.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②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注意“闕”“做”的書寫)
4.(1)紅日西沉;離別愁悶。
(2)《春曉》中,詩人通過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聽到一陣風雨聲,不知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被搖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達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都汉ルs詩》中,“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詩人以“落紅”自喻,以“落紅護花”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雖然已經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命運和前途,體現出作者的奉獻精神。
【參考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5.(1)A(2)B(3)C(4)A
(5)①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
②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
二6.(1)示例:避免垃圾食品,不是不碰垃圾食品,而是要合理平衡膳食。
(2)不能刪去。因為“似乎”表示推測,說明“中國人的‘食商最為低下”只是一種猜測,如果刪去,就變成了事實,這與實際不符。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3)示例: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7.(1)①對父親的怨還結在心里;②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③她的淚撲簌簌地掛滿了臉頰。
(2)“局促地搓搓手”“轉身走了”,連續(xù)的動作描寫,表現了父親因為自己的身高影響了女兒的身高,內心感到不安愧疚。
(3)①既寫出時間的流逝,也襯托出了她像薔薇花一樣清純動人的形象,此處環(huán)境描寫還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②烘托出了父親的高大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她對父親的愧疚和感動之情,表明了她已經解開了心結。點明了主旨,升華了情感。
(4)含義:盡管父親的身材矮小,但他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在她的心里父親的形象是高大的。
作用:題目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表達了她對父親的敬重和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8.(1)我們過多關注眼前時髦的東西,無法關注過去經典的東西。
(2)古詩詞能豐富(塑造)我們的情感,影響(塑造)我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從而讓我們獲得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身份認同感。
(3)①那些作品能讓我們獲得真實的人生經驗(或:看到生活的真相;或:看到真實的生活)。
②那些作品能幫助我們形成基于道德責任感的是非觀念(或:自然形成正確的是非觀;或:培養(yǎng)我們的道德感和責任感)。
(4)①讀古希臘悲劇能喚醒內心的崇高感,避免孩子因崇高感的消解而只做卑微的事。
②讀古希臘悲劇能保持內心的崇高感,讓孩子的心靈向往美好的東西,從而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