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我在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zhàn)艦“密蘇里”號上,離日本簽降代表約兩三丈的地方,目睹他們代表日本簽字,向聯(lián)合國投降。
這簽字,洗凈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這一幕,簡單、莊嚴、肅穆,永志不忘。天剛破曉,大家便開始準備。我是在七點多鐘隨同記者團從另一艘軍艦乘小艇登上“密蘇里”號的?!懊芴K里”號艦的主甲板有兩三個足球場大,但這時也顯得小了。走動不開。到處都是密密簇簇排列著身穿制服、持槍肅立的陸戰(zhàn)隊士兵,軍衣潔白、折痕猶在、滿臉笑容的水兵,往來互相招呼的軍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國記者?;疑呐炆碛推嵋恍?,十六英寸口徑的大炮,斜指天空。這天天陰,灰云四罩,海風輕拂。海面上艦船如林,艙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蘇里”號艦注視著。小艇往來疾駛如奔馬,艇后白浪如練,摩托聲如猛獸怒吼,幾乎都是載著各國官兵來“密蘇里”號艦參加典禮的。陸地看不清楚,躺在遠遠的早霧中。
儀式開始
九時整,各國代表按照簽約程序依次簽字……全體簽字畢,各國首席代表離場,退入將領指揮室,看表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陽事件,隨即侵占東北;一九三三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九點十八分?,F(xiàn)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網(wǎng)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投降書臟了
按預定程序,日本代表應該隨即取了他們那一份投降書(另一份由盟國保存)離場,但是他們還是站在那里。原來加拿大代表簽字時低了一格,隨后各國代表也簽錯位置了。協(xié)商之后,有關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連份投降書也不是干干凈凈的。
傍晚時分,日本代表團順著來路下艦,上小艇離去。在他們還沒有離艦時,十一架超級堡壘排列成整齊的隊形,飛到“密蘇里”號上空,隨著又是幾批超級堡壘飛過。機聲中,我正在數(shù)架數(shù)時,只見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來,那都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頃刻間都到了上空,然后向東京方向飛去。大戰(zhàn)中空軍將士厥功甚偉,理應有此榮譽,以這樣浩浩蕩蕩的陣勢,參加敵人的投降典禮。我聽見臨近甲板上一個不到二十歲滿臉孩子氣的水手,鄭重其事地對他的同伴說:“今天這一幕,我將來可以講給孫子孫女聽?!?/span>
這水兵的話是對的,我們將來也要講給子孫聽,代代相傳。可是,我們別忘了百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眾流血犧牲,勝利雖最后到來,代價卻十分重大。我們的國勢猶弱,問題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團結,才能保持和發(fā)揚這個勝利成果。否則,我們將無面目對子孫后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了。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
(節(jié)選自朱啟平《落日》,有刪改)
材料二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jīng)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多少一點困難怕什么。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泵赖蹏髁x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于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聞一多等人之外,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shù)百萬中國人?,F(xiàn)在這種情況已近尾聲了,他們打了敗仗了,不是他們殺過來而是我們殺過去了,他們快要完蛋了。留給我們多少一點困難,封鎖、失業(yè)、災荒、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之類,確實是困難,但是,比起過去三年來已經(jīng)松了一口氣了。過去三年的一關也闖過了,難道不能克服現(xiàn)在這點困難嗎?沒有美國就不能活命嗎?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么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nóng)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xiàn)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也大群地和工農(nóng)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的當。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chǎn)的記錄。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節(jié)選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1 .根據(jù)兩則材料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材料一投降簽字前的宏大場景描寫渲染了莊嚴肅穆而又歡樂喜悅的氣氛,烘托出勝利者心中的喜悅之情。
B .材料一節(jié)選自《落日》,文章題目一語雙關,一方面點出寫作背景和時間,另一方面日落象征著日本軍國主義的失敗。
C .《別了,司徒雷登》與《別了,不列顛尼亞》兩篇文章標題形式相似,內蘊的民族感情深厚,都表達了民族強盛的自豪感。
D .材料二指出以聞一多、朱自清為代表的我國近代知識分子都能認清帝國主義的真實面目,毛澤東在文中極力贊揚了他們的民族英雄氣概。
2 .下列對兩則材料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材料一采用小標題,像是用一個個生動的鏡頭來展現(xiàn)簽字的過程,使整篇文章條理清晰。
B .材料一除了順敘外,還插敘了“九·一八”事件等,聯(lián)系歷史,充實內容,感動人心。
C .《別了,司徒雷登》語意雙關,表面說司徒雷登離開中國,實則隱寓美帝對華侵略政策的失敗。
D .材料二以一“走”,一“來”結束,這個對比既是對全文的總結,也是對題目和文章開頭的照應。
3 .下列選項中,論點和論據(jù)不匹配的一項是()
A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獓顸h反動派親附美國。
B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聞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寧饑不屈。
C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偃f將士痛擊日寇。
D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毡就狄u美國珍珠港,美國回擊轟炸日本廣島長崎。
4 .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特色。
5 .新聞通訊具有真實性、文學性、評論性,材料一是如何體現(xiàn)以上特點的?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橄欖油壇子
[意大利]皮蘭德婁
唐·羅洛在首陽山的農(nóng)莊的山坡上種了好大一圈油橄欖樹。他預計地窖里的那五只舊的彩陶壇子盛不下新梓的油,因此及時地預訂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壇子。人們?yōu)樗炝艘恢积R人胸高的壇子,肚子威風凜凜地挺起來,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統(tǒng)領。
已經(jīng)開始打橄欖兩天了。唐·羅洛煩躁不安,因為農(nóng)莊里既有打橄欖的農(nóng)民,又有往山坡上準備種下一季蠶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趕騾人。他苦于沒有分身術,不知先監(jiān)督誰好。最后,他破口大罵,要他們都別想偷懶。他戴著白帽子,挽起衣袖,挺著胸膛,漲紅著臉,大汗淋漓,東奔西走,轉動著一雙狼似的眼睛,生氣地搓自己刮過的臉頰,濃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剛過就鉆了出來。
現(xiàn)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時候,三位打橄欖的農(nóng)民走進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見那只漂亮的新壇子開裂成兩半,好像有人在壇子的大肚子上攔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縫十分刺眼。
當唐·羅洛走上山來,看見裂縫時,簡直要發(fā)瘋了。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腳,像哭死去的親人那樣悲聲號叫:“新壇子呀!四個銀幣的壇子!還沒有用過呀!”
農(nóng)民們勸他冷靜一些,能干的修補匠會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樣。正好有一位迪馬·里卡西大叔,發(fā)明了一種神奇的膠水,牢牢地保守著膠水的秘密:用這種膠水粘好之后,斧頭也砍不開。
第二天,迪馬·里卡西大叔背著一筐工具準時來到首陽山。
他是一個跋腿老人。關節(jié)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欖樹樁。傲氣,或者說是悲哀扎根在他那變形的身軀里了。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他這個未被正式承認的發(fā)明家的功勞。迪馬·里卡西大叔要讓事實說話。他左顧右盼,生怕別人竊取他的秘密。
“讓我看看那種膠水。”唐·羅洛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陣之后才說出這第一句話。迪馬大叔嚴正地搖頭拒絕。
“補的時候看吧。”
“能補好嗎?”
迪馬大叔鄭重其事地檢查已經(jīng)搬到打谷場上的壇子。他說:“能修好?!?/span>
“可是光用膠水”唐·羅洛開始講條件,“我不放心。我還要求用釘子補。”
“那我走了!”迪馬大叔二話不說,站起身,背起筐。
唐·羅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
“去哪兒呀?就這么談生意嗎?那么長的裂縫,只用膠水嗎?需要釘子。膠水和釘子。我做主?!?/span>
迪馬大叔脹滿一肚子的怒氣和怨氣,開始干活。他用鉆頭沿著裂縫的邊沿打眼,以便用鐵絲穿過洞眼把壇子縫合起來,接著他用手指把膠水沿裂縫把裂開的邊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鉗子和準備好的碎鐵絲,鉆進壇子敞開的肚子里,吩咐農(nóng)民把壇子的裂縫對齊。
他一邊干活一邊抱怨自己命苦。
“現(xiàn)在你幫我出來吧?!弊詈蟮像R大叔說道??墒沁@只壇子的腹部雖然很寬,頸口卻很窄。迪馬大叔盛怒之下沒有注意這一點?,F(xiàn)在,他試了又試,還是爬不出來。那個農(nóng)民站在那里笑彎了腰。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補好的壇子里了,為了讓他出來,就得重新砸破壇子,并且永遠無法修補了。
唐·羅洛在嬉笑聲和叫喊聲中趕來。
“這只壇子新的時候,我花了四個銀幣買來的。你認為它現(xiàn)在值多少錢?”唐·羅洛問。
迪馬大叔說:“從前價值的三分之一?!?/span>
“那好,”唐·羅洛說,“依你的話,你給我一又三分之一個銀幣。”
“什么?”迪馬大叔問道,好像沒有聽懂。
“我打破壇子讓你出來,”唐·羅洛回答,“你呢,賠給我你估計的那個數(shù)目?!?/span>
“我,付錢?”迪馬大叔取笑道,“閣下您開玩笑呀!我準備在這里面變成蟲子。”
而且,他費了些勁兒從衣袋里掏出一只鑲嵌的小煙斗,點燃后抽起來,把煙霧從壇子的頸口里驅趕出來。
唐·羅洛氣憤得沖動起來,抬起腳就要踢壇子,但是他縮回了腳,而是用雙手抱住壇子,使勁提動它。
“您看多好的膠水!”迪馬大叔對他說。
“該死的東西!”唐·羅洛怒吼起來,“誰干的壞事,是我還是你?我應當賠錢嗎?你就餓死在里面吧!看誰勝誰負!”
他走了,迪馬大叔卻想到用工錢同農(nóng)民們一起歡度這個夜晚。一個農(nóng)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買酒。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輪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晝一般。
已經(jīng)去睡覺的唐·羅洛,突然被亂哄哄的喧鬧聲吵醒。他從農(nóng)舍的一個陽臺上探出頭來,看見谷場上,月光下有許多魔鬼:原來是喝醉了的農(nóng)民手拉著手,圍著壇子跳舞呢。迪馬大叔在里面扯著嗓子唱歌。
唐·羅洛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頭發(fā)瘋的公牛沖過去,把壇子推得沿山坡滾了下去。壇子在醉漢們的笑聲中往下滾動,撞在一棵橄欖樹上,碎裂開來。
迪馬大叔獲勝了。
(有刪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迪馬大叔聽從唐?羅洛的修補方法,這一舉動看似妥協(xié),實際上是他反抗的開始。
B .農(nóng)民笑彎了腰,是因為迪馬大叔被囚禁在自己修補好的壇子里,強化了故事的戲劇性。
C .“有許多魔鬼”既表現(xiàn)了唐?羅洛難抑的憤怒,也寫出了農(nóng)民們盡情歡樂的情景。
D .唐·羅洛的壇子“打造”—“破裂”—“復原”—“再破裂”的過程是故事的重要內容。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開頭對壇子的描繪,表明它承載著唐?羅洛對于財富的幻想,它作為審美意象,貫穿小說全文。
B .迪馬大叔被困壇中,前文有伏筆鋪墊,如壇子“肚子”很挺,他干活時“脹滿一肚子的怒氣和怨氣”等。
C .小說善于運用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唐·羅洛對壇子改“踢”為“提”的行為,表現(xiàn)出他怕傷害到迪馬大叔的心理。
D .小說在塑造唐?羅洛和迪馬大叔形象的同時,還描繪了農(nóng)民群體,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豐富了小說內容。
8 .迪馬大叔說“您看多好的膠水”怎樣理解這句話?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
9 .小說結尾設計得很精彩,請簡要分析這個結尾的妙處。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甭務呤紘W不厭,久乃信服。
丁母憂。五年,調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秘閣。試六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對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
除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關中自元昊叛,民貧役重,岐下歲輸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經(jīng)砥柱之險,衙吏踵破家。軾訪其利害,為修衙規(guī),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自是害減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聞鼓院。英宗自藩邸聞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韓琦曰:“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yǎng)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后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適足以累之也?!庇⒆谠唬骸扒遗c修注如何?”琦曰:“記注與制誥為鄰,未可遽授。不若于館閣中近上官職與之,且請召試。”英宗曰:“試之未知其能否,如軾有不能邪?”琦猶不可,及試二論,復入三等,得直史館。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10 .用“/”線給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yǎng)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后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適足以累之也
B .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yǎng)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后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適足以累之也
C .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yǎng)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后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適足以累之也
D .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yǎng)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后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適足以累之也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
A .冠,讀guàn時,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一般在二十歲。
B .禮部,禮部是中國古代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
C .蘇軾,字子瞻,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位列唐宋八大家。
D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fā)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蘇軾是眉州眉山人,在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母,游學于四方,同時跟隨母親學習。剛成年,就已博通經(jīng)史。
B .嘉佑二年,蘇軾參加禮部考試,一篇《刑賞忠厚論》讓歐陽修驚嘆不已。后來憑借推薦信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圣俞感嘆:“當避此人出一頭地?!?/span>
C .蘇軾被任職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運輸南山木筏,經(jīng)砥柱之險,常讓衙吏破產(chǎn),他就親訪利害,想辦法減少了災害損失。
D .蘇軾有“遠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識中,欲召為翰林,但遭到宰相韓琦的勸阻,經(jīng)過二論的策試,他最終得直史館。
13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 )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14 .你認為蘇軾為什么能成為天下英才?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律詩,完成下面小題。
示秬秸①
[北宋]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遶②街呼賣,雖大寒烈風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上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yè)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 注]①秬秸:張來二子張秬、張秸。張來,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②遶同“繞”。
15 .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 .“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C .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卻擔憂餅冷難賣。
D .作者在詩的最后,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16 .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五、情景默寫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將進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人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極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愿望,表現(xiàn)了詩人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
(2 )《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論語·顏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有仁德。
六、選擇簡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絲路重鎮(zhèn)敦煌,是廣闊沙漠中的“文化綠洲”,是中國、印度、希臘和伊斯蘭四大文化體系匯流之地。20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斯坦因闖入莫高窟藏經(jīng)洞,從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燈下。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展示了公元4世紀至14世紀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長城烽隧遺址發(fā)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漢簡。此后百年間,甘肅的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天水等地區(qū)陸續(xù)出土了數(shù)萬枚不同時代的簡牘。透過壁畫和簡牘,人們揭開了千年絲路的神秘面紗,觸摸到了博采眾長的敦煌文化。
百余年來,藝術家和學者紛紛來到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藝術寶庫汲取營養(yǎng),把敦煌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講給世界聽。
18 .下列填入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恰當?shù)囊豁検牵ǎ?/span>
A .不止莫高窟,還有敦煌漢簡,也被斯坦因發(fā)現(xiàn)
B .不止莫高窟,還有敦煌漢簡,斯坦因也發(fā)現(xiàn)了
C .斯坦因發(fā)現(xiàn)了的,不止有莫高窟,還有敦煌漢簡
D .被斯坦因發(fā)現(xiàn)的,不止有莫高窟,還有敦煌漢簡
19 .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修辭手法相同的項是()
A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B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C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D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0 .文中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
七、語言表達
2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人久坐以后很難保持正確的坐姿,常會出現(xiàn)彎腰弓背坐或蜷縮在沙發(fā)上的情況,此時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引起腰疼。
久坐還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從而導致死亡風險的增加。經(jīng)常聽說有人打麻將時突然死亡,這與他們長時間坐著不動有重要關系。久坐還會帶來身體肥胖、機能退化等問題。
遠離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避免久坐,建議坐30—40分鐘就要站立活動一會兒。可以伸伸懶腰或者輕微旋轉腰部,最好能出去轉上一圈。另外,要選擇合適的座具,尤其不要坐過低的座椅;必要時可在腰部增加腰墊,保持腰部的正直。
請分別用一個疑問句給上面的三段文字各加一個小標題。每個標題不超過10 個字。
22 .下面是某學生向老師祝壽時發(fā)言的一個片段,其中有四處不得體,請找出來并加以修改。
這次我們專程從全國各地光臨母校,給我們至今健在的恩師俞老師做壽。俞老師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yè)重如山,八十高齡還在作學問。俞老師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贈送給我們幾個高足,我們都感到十分欣慰……
(1 )將改為;(2 )將改為;
(3 )將改為;(4 )將改為。
八、材料作文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孔子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提出“兼愛非攻”,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諸子學說中有著共同的“和”的基因。
“和”有和諧、和睦、調和等多種內涵,“和”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對“和”的追求與踐行,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選準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參考答案
1 .D2.D 3.C
4.①靈活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有正反對比的方法:如把聞一多、朱自清與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進行對比,贊頌聞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證法:如舉出大量事例來論證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直接”侵略。有引證法:如引老子的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來表現(xiàn)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②論證語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動。語言的形象性:如寫“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著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卻總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挾著皮包走路”幾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敗,但最終又逃不了失敗的命運的悻悻之態(tài)很形象地刻畫出來,并有幾分幽默。
5.①真實性:開頭出現(xiàn)具體時間,還有儀式前的場面白描,體現(xiàn)出真實性;②文學性:環(huán)境描寫,如開頭關于天氣和海風、海面的描寫,渲染了氣氛;細節(jié)描寫,如寫水兵臉上的微笑等,讓讀者感受到勝利的喜悅;③評論性:如結尾評論勝利付出的巨大代價,啟發(fā)人們要珍惜和平;評論我們國家還存在諸多問題,思考如何保持住勝利果實等,富有思想性。
【解析】1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都”以偏概全。材料二倒數(shù)第二段“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指出還有部分知識分子糊涂,對美國存有幻想。
故選D 。
2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材料信息和寫作特色的分析能力。
D.“ 對比”錯,“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一“走”,一“來”無對比。
故選D 。
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C. “ 百萬將士痛擊日寇”,這是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之舉,與“惻隱之心”沒有關系。
故選C 。
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好論證語言特色的能力。
①靈活運用多種論證方法。
有正反對比的方法:如第一段“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此處把聞一多、朱自清與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進行對比,贊頌聞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
有例證法:如“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shù)百萬中國人”,舉出大量事例來論證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直接”侵略。
有引證法:如引老子的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來論證“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表現(xiàn)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②論證語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動。
語言的形象性:如寫“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著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卻總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挾著皮包走路”幾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敗,但最終又逃不了失敗的命運的悻悻之態(tài)很形象地刻畫出來,并有幾分幽默。
5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結合題干中的“真實性、文學性、評論性”分析材料一。
①真實性:如開頭的具體時間“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體現(xiàn)真實性;儀式前的場面白描,如“到處都是密密簇簇排列著身穿制服、持槍肅立的陸戰(zhàn)隊士兵,軍衣潔白、折痕猶在、滿臉笑容的水兵,往來互相招呼的軍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國記者……陸地看不清楚,躺在遠遠的早霧中”,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②文學性:環(huán)境描寫,如“這天天陰,灰云四罩,海風輕拂。海面上艦船如林,艙面上人影密集”,渲染了氣氛;細節(jié)描寫,如“軍衣潔白、折痕猶在、滿臉笑容的水兵”等,讓讀者感受到人們對于勝利的渴望和勝利到來的喜悅;
③評論性:如“可是,我們別忘了百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眾流血犧牲,勝利雖最后到來,代價卻十分重大。我們的國勢猶弱,問題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團結,才能保持和發(fā)揚這個勝利成果。否則,我們將無面目對子孫后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了”,評論了勝利來之不易,啟發(fā)人們應珍惜和平,不要輕啟戰(zhàn)爭;正視我們存在的問題,思考如何保持住勝利果實等,很有思想性。
6 .A7.C
8.①“多好的膠水”是迪馬大叔在夸贊自己的膠水很有效,壇子經(jīng)修復后,唐?羅洛使勁提也沒有再裂開;②同時也表明他期待有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他的發(fā)明;③迪馬大叔被壇子囚禁著,依然忘不了夸贊自己的膠水,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發(fā)明的自信,還有樂觀淡定的性格。
9.①符合人物形象。唐?羅洛氣急敗壞,將壇子推下山坡,是他暴躁易怒的性格特點的表現(xiàn)。②極富趣味性。吝嗇的唐?羅洛居然自己推倒了壇子,人物形象的反差增強了小說的趣味性,使小說更加精彩。③表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批判、諷刺了自私自利的農(nóng)莊主,表達了對迪馬大叔等勞動百姓的同情。
【解析】6 .本題考查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項,“實際上是他反抗的開始”錯誤。原文信息是“迪馬大叔脹滿一肚子的怒氣和怨氣,開始干活。他用鉆頭沿著裂縫的邊沿打眼,以便用鐵絲穿過洞眼把壇子縫合起來,接著他用手指把膠水沿裂縫把裂開的邊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鉗子和準備好的碎鐵絲,鉆進壇子敞開的肚子里,吩咐農(nóng)民把壇子的裂縫對齊”“他一邊干活一邊抱怨自己命苦”“‘現(xiàn)在你幫我出來吧?!詈蟮像R大叔說道??墒沁@只壇子的腹部雖然很寬,頸口卻很窄。迪馬大叔盛怒之下沒有注意這一點?,F(xiàn)在,他試了又試,還是爬不出來”可見修補的過程中迪馬大叔還是很認真的,除了盛怒、牢騷、抱怨,并沒有顯現(xiàn)出反抗來,所以選項中“反抗的開始”無中生有,于文無據(jù)。
故選A 。
7 .本題考查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C 項,“表現(xiàn)出他怕傷害到迪馬大叔的心理”錯誤。文中說“唐·羅洛氣憤得沖動起來,抬起腳就要踢壇子,但是他縮回了腳,而是用雙手抱住壇子,使勁提動它”,根據(jù)唐·羅洛的性格推斷應該是心疼自己的壇子而非怕傷害迪馬大叔,再加上后文說“‘該死的東西!’唐·羅洛怒吼起來,‘誰干的壞事,是我還是你?我應當賠錢嗎?你就餓死在里面吧!看誰勝誰負!’”可見唐·羅洛性本惡,不可能怕傷害迪馬大叔。
故選C 。
8 .本題考查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思路方面,上文信息有“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他這個未被正式承認的發(fā)明家的功勞。迪馬·里卡西大叔要讓事實說話。他左顧右盼,生怕別人竊取他的秘密”“‘讓我看看那種膠水?!啤ち_洛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陣之后才說出這第一句話。迪馬大叔嚴正地搖頭拒絕”“‘補的時候看吧。’”“‘能補好嗎?’”“迪馬大叔鄭重其事地檢查已經(jīng)搬到打谷場上的壇子。他說:‘能修好。’” “‘那我走了!’迪馬大叔二話不說,站起身,背起筐”,可見結構上“多好的膠水”照應了對迪馬大叔和膠水的介紹的文字。
表達效果方面,這句話使用抒情兼感嘆的語氣,雖然自己出不來了,但是總之是證明了壇子修復好了,更難能可貴的是唐?羅洛使勁提也沒有再裂開。
這句話意在贊美膠水更是在肯定迪馬大叔自己的成就。一直渴望得到大家認可的迪馬大叔不失時機、發(fā)自肺腑地一句“多好的膠水”,是欣慰、自信、夸耀、自得。
人物性格方面,字里行間可見迪馬大叔一直很期待自己研發(fā)的膠水得到贊賞進而廣泛應用。被困在壇子里甚至有被餓死的威脅,迪馬大叔依然是很開心的樣子,可見樂觀自信,淡定豁達的性格特征。
9 .本題考查賞析結尾段妙處的能力。
內容上看,結尾段寫被憤怒沖昏了頭的唐·羅洛推到了壇子導致破碎,迪馬大叔勝利了。這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結構上照應上文迪馬大叔被困在壇子里出不來,他用工錢同農(nóng)民們一起歡度了這個夜晚。
形象塑造上,突出了脾氣暴躁易動怒的秉性,與上文“最后,他破口大罵,要他們都別想偷懶。他戴著白帽子,挽起衣袖,挺著胸膛,漲紅著臉,大汗淋漓,東奔西走,轉動著一雙狼似的眼睛,生氣地搓自己刮過的臉頰,濃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剛過就鉆了出來”“唐·羅洛氣憤得沖動起來,抬起腳就要踢壇子,但是他縮回了腳,而是用雙手抱住壇子,使勁提動它”形象遙相呼應。
表達效果上,“他像一頭發(fā)瘋的公牛沖過去”使用比擬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唐?羅洛被喧鬧聲吵醒的憤怒,一直失去了理智,最終導致自己把壇子撞碎的可悲結局,極富戲劇和諷刺性,增強了吸引力和可讀性,注意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揭露了作為農(nóng)莊主的唐·羅洛吝嗇無比自私自利的本性,“迪馬大叔獲勝了”可見作者是站在迪馬大叔等勞動百姓的立場上說話,可見情感態(tài)度上是憎惡兇惡的剝削者同情弱勢群體。
10 .C11.D 12.A
13.(1)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顯得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顯得虛浮。只有質樸和文飾配合適當,才可能成為君子。
(2 )我先前有些想法(見解),口中沒能說出來,今天讀到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它)說的是我心里的話啊。
14.母親的教導;自己勤奮好學,能融會貫通;遇到了慧眼識英才的伯樂歐陽修。
【解析】10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蘇軾的才能,遠大杰出,將來自然應當擔當天下大任。關鍵在于朝廷要培養(yǎng)他,使天下的士人無不敬畏羨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這樣之后召來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沒有異議了?,F(xiàn)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為正確,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牽累。
“軾之才,遠大器也”是判斷句,“軾之才”是主語,“遠大器”是謂語,結構完整,故在“才”后斷開,排除AD;
“然后”意為“這樣之后”,是聯(lián)系緊密的兩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C 。
11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備的編年體史書”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故選D 。
1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 在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母,游學于四方”錯。由文章第一段“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可知,蘇軾十歲的時候,父親蘇洵游學四方,母親在家里教他讀書。
故選A 。
1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野”,粗野;“史”,虛??;“彬彬”,配合適當;“君子”,成為君子。
(2 )“昔”,過去、先前;“見”,想法、見解;“未能言”,沒能說出;“是”,這。
1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結合“母程氏親授以書”“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可知,母親程氏教子有方;
結合“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可知,蘇軾自己勤奮好學,能融會貫通;
結合“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務呤紘W不厭,久乃信服”可知,受到歐陽修賞識,遇到了慧眼識英才的伯樂。
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縣人。十歲的時候,其父蘇洵到外地去游學,母親程氏則親自教他讀書,蘇軾每聽聞古今興衰成敗的歷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讀到《后漢書?范滂傳》時,發(fā)出深深的慨嘆,蘇軾對她說:“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樣為名節(jié)而不顧生死,母親您答應嗎?”程氏說:“你如果能成為范滂一樣的人,我就不能成為范滂母親一樣的人嗎?”
到二十歲時,就精通經(jīng)傳歷史,每天寫文章幾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書。不久讀《莊子》,感嘆說:“我先前有些想法(見解),口中沒能說出來,今天讀到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它)說的是我心里的話啊?!奔蔚v二年,參加禮部考試。當時文章晦澀怪異的弊習很重,主考官歐陽修想加以改正,見到蘇軾《刑賞忠厚論》,很驚喜,想定他為進士第一名,但懷疑是自己的門客曾鞏寫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經(jīng)義策問取得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來憑推薦信謁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圣俞說:“我當避開此人 ,好讓他出人頭地?!甭犝f這句話的人一開始只當是歐陽修的戲言而不信,后來才終于信服。
服母喪。嘉祐五年,調任福昌主簿。歐陽修因他才能識見都好,舉薦他進秘閣??荚囎鞑哒摿?,過去人們應試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數(shù)寫得不好。蘇軾開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筆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從宋初以來,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吳育和蘇軾而已。
任職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叛官。關中自從元昊叛亂后,百姓貧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輸送到南山的木筏,從渭河進入黃河,經(jīng)過砥柱的險處,衙前役人相繼破產(chǎn)。蘇軾訪察到其利弊所在,為他們修訂衙規(guī),讓他們自己選擇水工按時進送或停止,從此害處被減少了一半。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聞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時就聽到他的名聲,想用唐朝舊例召他進翰林院。宰相韓琦說:“蘇軾的才能,遠大杰出,將來自然應當擔當天下大任。關鍵在于朝廷要培養(yǎng)他,使天下的士人無不敬畏羨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這樣之后召來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沒有異議了?,F(xiàn)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為正確,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牽累?!庇⒆谡f:“姑且給他修注一職如何?”韓琦說:“記注和知制誥地位相近,不可馬上授予。不如在館閣中較靠上的官職授予他,而且請召來考試?!庇⒆谡f:“考試不知他能否勝任,像蘇軾會有不能擔任的嗎?”韓琦還是不同意,到試了兩篇論,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館的職位。
15 .B
16.①平實,指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比如:“捧盤出戶”“市樓東西”寫人物活動均無任何修飾之語,平易通俗。
②有韻味,指寫景敘事蘊含豐富。比如: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畫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襯托出賣餅兒大清早出來賣餅的艱辛,透露出作者的同情和關懷。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突出賣餅兒起得早,勤奮自強。如“不憂衣單憂餅冷"的心態(tài)表露其賣餅的用心。均語淺而意深。
【解析】15 .本題是綜合性考查題目,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內容、手法、主旨的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逐句翻譯詩句,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并得出答案。本題要求選出“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本題B項中“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理解有誤,“歌一聲”,并沒有對賣餅兒的呼聲進行具體描繪,而是與下句中“人未行”形成鮮明對照,突出賣餅兒起得早,勤奮自強。
故選B 。
16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語言風格和藝術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詩句并理解詩歌基本內容;然后結合背景、注釋或關鍵詞句等揣摩詩人情感態(tài)度;再結合情感特質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最后理解分析其風格特點。本題題干已明確提示“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首先理解“平實”“有韻味”指什么,然后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詩歌首聯(lián)寫月亮從城頭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樣;更鼓從樓上響起來,聲音冷澀得仿佛要斷絕。把“霜”比作“雪”,寫出了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樣?!八缪薄奥曈^”運用典型的視覺與聽覺描寫,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冷空寂,襯托出賣餅兒大清早出來賣餅的艱辛?!芭醣P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寫人物活動,語言淺顯易懂,從側面表現(xiàn)起得早。清冷的早晨,他就“捧盤”“出戶”,在徹骨的北風里,自己身冷而不覺,卻一心害怕“餅冷”的用心,語淺意深。據(jù)此整理作答即可。
17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寫錯的字:還、于、庶、壹、己、焉。
18 .D19.B
20.藝術家和學者紛紛來到這座匯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藝術寶庫汲取營養(yǎng),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分析】18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的能力。
下文圍繞“敦煌漢簡”展開,考慮與下文銜接緊密,應把“敦煌漢簡”放到句尾,排除A和B;
上文圍繞“莫高窟”展開,陳述主體為“莫高窟”,“斯坦因”做主語與上文銜接不好,排除C。
故選D 。
19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原文是比喻,把“敦煌”比作“文化綠洲”。
A. 夸張,“千尋塔”運用夸張手法說明塔的高。
B. 比喻,把“浪花”比作“雪花”。
C. 擬人,將花人格化,有感于國家分裂,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
D. 借代和設問,“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
故選B 。
20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藝術寶庫”,錯誤,成分殘缺,改為“這座匯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藝術寶庫”;
“把敦煌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講給世界聽”錯誤,語序不當,改為“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點睛】修辭是為了修飾文字詞句而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要對這些修辭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記于心。
21 .①久坐為什么會引起腰疼?②久坐還有哪些危害?③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語段及擬寫標題的能力。
第一段,由“此時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引起腰疼”等句子可知,主要內容為“久坐引起腰疼的原因”,題干要求用疑問句,可以表述為“久坐為什么會引起腰疼”。
第二段,由“導致死亡風險的增加”“久坐還會帶來身體肥胖、機能退化等問題”等句子可知主要內容為“久坐的危害”,可以表述為“久坐還有哪些危害”。
第三段,由“遠離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避免久坐”“可以伸伸懶腰或者輕微旋轉腰部,最好能出去轉上一圈”“要選擇合適的坐具”“可在腰部增加腰墊”等分析,主要內容為“避免久坐危害的方法”,可以表述為“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把以上分析變?yōu)橐蓡柧浼纯?,注意字?shù)的限制。
22 .(1)“光臨”改為“回到”;
(2 )“至今健在”刪去,或改為“精神矍鑠”;
(3 )“高足”改為“學生”;
(4 )“欣慰”改為“高興”。
【詳解】此題考核語言得體的能力,語言得體主要有文體得體和語體得體,文體得體注意一般應用的格式的規(guī)定,語體得體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對象的身份,重點注意謙敬詞語的運用。
“光臨”用于別人到來,句中是“自己”;“至今健在”寓意不好,含有貶義;“高足”用于稱呼他人的學生,不用于自己;“欣慰”用于長輩對晚輩。
23 .例文:
談“和”
“和”,甲骨文寫作“龢”,左邊“龠”為笙類的樂器,象征人文的和諧;右邊的“禾”則體現(xiàn)自然的和諧。一個“龢”字,表現(xiàn)人文和自然和諧之美。說到“和”,不免讓人想到“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和”是人與人關系的調節(jié),是對他人人格的尊重,是國與國相處的準則,也是我們對待自然萬物的態(tài)度?!昂汀?,說明我們要和諧,要和睦,這才是生存之道。
“和”生熱愛。柏拉圖《理想國》曾說:“人的一生需要旋律與和諧?!卑乩瓐D先是討論早期教育推行的詩歌和音樂,并說全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宇宙和諧”。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笨梢?,詩歌的“和諧”之美影響人的“身心健康”。4月4日晚,外賣小哥雷海為戰(zhàn)勝北大碩士彭敏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康氖鞘裁矗靠康氖撬麑υ姼璧臒o人超越的熱愛。我們總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作為外賣員,年至不惑,住著每月700元的床位,騎著一輛電動車,懷揣《唐詩三百首》,頂風冒雨穿梭于大街小巷。他雖身處溝渠之中,內心卻不卑微,不掙扎,不焦慮,自主樂觀,身心健康,有和諧之美。
“和”生力量。蘇軾是一個達觀的人,他一生關心民命,關心時政,居住在自我的詩文和人格里。不管是受盡冤枉的“烏臺詩案”,還是與現(xiàn)實碰撞險些送命,他都不曾如柳宗元憤懣,而寫《八愚詩》。他與百姓和樂,依舊高唱“回首同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的平和,造福了百姓,也拯救了自我?!昂汀鄙α?,這也是一種智慧之美吧!
“和”生未來。“和”要求我們,對內建構和諧社會,對外倡導“貴和”,與各民族文化和睦相處。當前,國際文化交流交鋒頻繁,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經(jīng)濟科技優(yōu)勢加緊文化輸出,推行文化霸權,為解決文明與文明的沖突產(chǎn)生的價值危機,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開出醫(yī)治西方“中心主義”病癥良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文明交流中秉持包容的心態(tài),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文化自覺,中國已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繪制了宏偉藍圖。
請賜予我們胸襟與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理解不可改變的事。以“和”為美,予生命以斑斕,讓我們于茫茫暮靄中,尋找“和”的倩影。當陽光驅散殘霧,“和”會呈現(xiàn)雄偉的英姿。
春雨菲菲,“和”猶如充滿魅力的青春少女。
夏日朝陽,“和”成為陣陣青春洋溢的雷雨。
秋霞傍晚,“和”勝似金碧輝煌的綿繡畫廊。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第一段中,孔子“禮之用,和為貴”的意思是按禮行事,當以和平和諧為本;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墨子“兼愛非攻”指天下人都要相親相愛,反對強凌弱的戰(zhàn)爭;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意思是萬物背陰而向陽,陰陽兩氣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其中,前三者側重于人與人之間的“和”,強調團結和睦地相處,以及由此帶來的世界和平。而老子的“和”,則不僅僅局限于人類社會,而是強調萬事萬物的“和”,即自然與自然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以和為貴。材料第二段根據(jù)第一段總結出了“和”的豐富內涵,并由此指出其對中華民族精神價值觀的重要意義。提倡“和”,有利于培養(yǎng)國民積極健康的精神氣質,有利于人與人的和諧相處,更有利于整個社會和國家之間的和平。
寫作時,可以采用平行式結構或逐層深入的方式探討“和”的內涵以及當代意義。寫作中要緊扣“和”字,既要肯定“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又能夠體現(xiàn)出個體踐行“和”時的理性選擇??闪⒆阌谌穗H交往、家庭氛圍、和諧社會等層面來展開論述,重點體現(xiàn)自我與他人、社會、國家關系構建中的理性選擇。如,可從“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說起,得出中心論點:要和諧,要和睦,這才是生存之道。然后文章以并列式結構,從“和”生愛、“和”生力量、“和”生未來三個方面論證“和”帶來的作用,宣揚“和”的美好以及當代意義。
立意:
1.“ 和”是跨向美好未來的偉大力量。
2.“ 和”是寬容與偉大胸懷。
3. 家庭“和”金不換,將相“和”國家興,萬事“和”萬事成。